2014年的最后一天去了基督教(新教)的崇一堂,参加了他们组织的跨年祷告会。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到基督教(新教)的祷告会中,从一个天主教徒的角度看,感受到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对于圣经,对于耶稣的崇敬方式。所以就想,14年的总结就从它开始,题目是祷告会中的一首曲目,很好听的一首歌。
基督教的分裂
要分清楚天主教中的耶稣和新教中的耶稣不同,首先需要理清楚两个教会之间的区别。
天主教起源了一世纪的基督教,最初系犹太教中分离出来,随着耶路撒冷的被占领,教会的中心逐渐转向帝国的首都罗马,故称”罗马公教”。期间起起伏伏,有过打压,迫害,但最终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将该城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建立新罗马。自此,罗马帝国分为了两个中心:罗马及君士坦丁堡。
公元381年,召开了基督教第二次普世大公会议——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将君士坦丁堡教区提升为牧首区,君士坦丁堡牧首的排名仅次于罗马教宗。
公元451年,召开了第四次普世大公会议——卡尔西顿大公会议上,将君士坦丁堡牧首提升至与罗马教宗并列的首席地位。
公元726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皇帝利奥三世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发起破坏圣像运动,直到公元787年,尼西亚第二次大公会议,结束了这次破坏。史称圣像破坏与教难。
公元857年,拜占庭皇帝米海尔三世废逐君士坦丁堡牧首伊纳爵,改以重臣佛希亚斯一世继任牧首,而这个决定并没有得到西罗马教会的承认,史称佛希亚斯分裂。
公元1054年,罗马的拉丁教会和君士坦丁堡的希腊教会在“和子句”上和礼仪上的矛盾,终于在这一年爆发,君士坦丁堡牧首马格尔·赛鲁拉留斯把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因其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自此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这是基督教的第一次大的分裂。
公元1517年,德国的马丁路德发表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开启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这是一次宗教思想自由和宗教集权的斗争,随后1618年到1648年的德国三十年战争也将德国分裂成60多个大小邦国和上千个骑士国.这种斗争之后蔓延到了整个欧洲。从德国开始。最终在整个欧洲,整个世界实现了传统罗马天主教的第二次分裂,传统天主教也开始了三教鼎立的局面。这次分裂的教会,史称为新教。
公元十六世纪中叶,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成为广义基督教中的三大教派。2005年11月28日,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马丁路德名列第2位,仅次于康拉德·阿登纳。
在这三个大的分支下,又有过很多次小的分裂,例如天主教有方济各会、多明我会、本笃会、奥斯定会、克吕尼修会等,东正教有旧礼仪派、杜霍波尔派、末世论派等,新教有路德宗、改革宗、安立甘宗、卫斯理宗、公理宗等。
基督教的第一次分裂源于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地缘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希腊文化和拉丁文化),进一步对于教义有了不同的理解,君士坦丁堡指责更为传统的罗马教会要求保加利亚教会在礼拜六禁食、排斥已婚神父、四旬齋期中吃奶油、牛奶和乳酪等。政治的角度看,这是两个中心对于教权的争夺,但从某种程度中也是对于教规一种解放,对于人性自由的追求。
而马丁路德引导的第二次分裂则是对于人性的进一步解放,他推翻了封建神权政治,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他提出了”因信称义“,一个人的救赎全在于信仰。也就是说上帝的公正不需要无休止的善功,不需要宗教仪式。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靠自己的善功得到救赎,人类得到救赎——称义。如此就大大降低了教宗的神权,破除了天主教中森严的等级制度,给予了人更自由的灵。
基督教与中国
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元朝,后来到明朝末期变的更为成熟。最早进入中国的是天主教,这点从各个城市的核心地段的教堂都是天主教堂都可以看出来: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东堂(又名圣若瑟堂),始建于1648(清顺治十二年),杭州武林广场附近的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始建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宁波三江口的圣母七苦堂始建于始建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上海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始建于1851年(清咸丰十年)。
1922年,教廷派任首任宗座代表刚恒毅总主教驻节于当时中华民国首都北京。
1942年,教廷与中华民国建立外交关系,当时首任驻教廷公使为谢寿康。
1946年,中国教会圣统制建立后,教廷于首都南京设立驻华使馆。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后,教廷继续承认其为代表中国之政府,并且在台北恢复设置“教廷驻华公使馆”。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共产党的严厉管制,天主教徒大多逃离到港澳台,第二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就是一位天主教徒。
天主教在国内也分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及地下教会,前者很容易理解,接受共产党的管理,后者只愿意接受梵蒂冈教会的领导,所以地下教会得不到中国政府的承认,只能秘密地及松散地进行活动。地下教会也一直受到政府的打压和抓捕,现在较为年老的神父在早年都进过监狱,后来到邓小平改革开放后,这种情况才慢慢缓解,虽然不被承认,但是允许地下教会活动。
1989年教皇本笃十六世出访韩国时,中国大陆曾拒绝让其包机飞越中国领空。
2007年6月30日教宗本笃十六世,向中国的天主教徒发一封名为《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徒信》的牧函,希望能够同中国政府做进一步的沟通和解。
2014年08月14日,罗马天主教皇方济飞越中国领空时,向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中国人民发送了问候电报。
双方的关系在慢慢缓和,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地下教会能够走上台面。
天主教在浙江大多处于浙南,温州、台州、丽水的教友较多,并以家族式形式延续着,婚姻中也优先考虑教友。现在杭州的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中,也大多是浙南的移民为主。
天主教与新教区别
天主教由于一路秉承于耶稣十二门徒的伯多禄,所以国际上所说的基督教一般就是天主教,传到中国时最初叫基督公教,后来改名为天主教。而现在国内传播较广称之为基督教在国际中统称为新教。这个名字上的混乱一直让非基督徒分不清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之间的关系。足球比赛中,足球运动员上场前划十字的,基本都是天主教徒。
另外国外影视剧在引入时,因为概念上的冲突,也影响了部分人对于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认知。
天主教由于其的传承,所以一直保留了非常严格的圣礼制度,教会法规。例如戒律方面有天主十诫、圣教四规,仪式上有七件圣事(圣洗、圣体、坚振、婚配、告解、傅油、圣秩)等,而新教秉承的是”因信称义“,所以在仪式上相对宽松,或者说非常的自由。
同时天主教会中,所有的教徒都受梵蒂冈教会领导,遵循一套统一的仪式,新教则无此约束,甚至每个堂口的仪式都是不同的。
可以说,天主教为了保证自己的正统,在现在这个相对自由,强调个人主体性的时代背景下就是带着手铐在传教。而新教则是自由的在传播福音,这也导致了这几年,新教的广泛传播,新教的教堂数量大大超过了天主教,国人也都只知道基督教(新教)而不知道天主教。
基督教在传播时,非常的热情、真挚,甚至有点鼓动性,在今年五月份第一次进入基督教堂时,甚至有一刻觉得这是不是一种传销的方式。基督教在主日中最为主要的形式是唱赞美诗,他们的诗歌一般节奏较为激昂,律动感很强,很容易带动人的情绪。天主教的诗歌则较为肃穆、低沉、空灵。下面的两首歌就很有代表性:
天主教–加尔瓦略山的爱:http://www.56.com/w85/play_album-aid-9970299_vid-MjkwNzEyMDY.html
基督教(新教)–加略山的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zatIdKcMo
自己对于教会歌曲最深的记忆来之于初二那年,参加温州龙港教会的暑期学习班。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微弱的晨光斜照入教堂,修女们在主礼堂的一边,唱着一首我已经记不清名字的赞美诗,那种空灵的声音,圣洁的画面完全震撼了我的心灵,第一次知道原来赞美诗可以唱的如此动听、悦耳,并带着一种端庄。在此之后也就再也没听到过如此优美的圣歌演唱,甚是遗憾。
其他
本想写总结来着,结果写成这样了,只好下篇再来写2014的总结。不过对于教会,自己也是一直想做一个记录和整理,今天就当了解这个心结。
参考资料:
http://www.jonahome.net/files/jdjhsl/jdjhsl-6.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8%A5%BF%E6%95%99%E6%9C%83%E5%A4%A7%E5%88%86%E8%A3%8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4%B8%BB%E6%95%99
http://www.baike.com/wiki/%E9%A9%AC%E4%B8%81%C2%B7%E8%B7%AF%E5%BE%B7
http://www.baike.com/wiki/%E5%9F%BA%E7%9D%A3%E6%95%99%E6%B4%BE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