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的快速,导致很难停下来去记录过往的一些琐事。时间是不变的,变的只是驾驭时间车轮的自己,当你的一个车轮出了问题时候,就会迫使自己停下来。
最近一年一直在思考,该怎样去表述生命中自己或是周围的人发生的一些事情。翻阅自己早年的日记,现在看来有些幼稚,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辞藻的生硬堆砌。也尝试的去模仿他人的手法,可惜一直不得要领,想达到类似绘画中白描的叙事方式,但毕竟没有花太多时间在上面,自然也就很难让自己满意。也正因为这点,一直不敢提笔写字。世间手艺大多都逃不过:手熟尔。
今天一个刚上大学的弟弟来问我,大学怎么该怎么过?这真的是蛮让人思绪飞扬的问题,回想自己的大学,感慨多余欣慰。总结的看,是失败,迷茫的,懵懂的。
失败在于结果,我们没有学到任何应该在大学学到的东西:读书、交友、旅行。特别是对于最后一点旅行。也是自己最懊悔的一点,没有好好的利用大学的时光,去看外面的世界,这个也在工作后才抽出时间去完成,旅行不仅仅带给我们是各地风情人貌的认知,更是心灵成熟的磨砺,世界观完善的最佳方式,可惜自己知道的太晚。
迷茫在于过程,整整四年对于大学,对于自己没有任何的认知,回想看,开始几年大多时间花费在电脑游戏和足球上,最后的精力都聚焦在就业上,一生中很多东西是过去就不会在来,大学就是如是,每个年龄段的心态和精力都不同,最美最好的就是大学的四年,出游踏青,闭门闲读,咏赋歌词。何为人生,懵懂无知。
懵懂在于点滴,从初中开始都以读书人自居,过去十多年或多或少看了不少书,没有特别遗憾的是大学也保留了看书的习惯,没有浪费大学那点学费,图书馆也算是除了寝室、球场外自己去的最多的地方。现在大学的图书馆,书籍都有些过于陈旧、更新过于缓慢,对于一些最新的思想和观点还是需要自己掏钱买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何为金、何为玉,每个人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大学不是就业,准确说不仅仅是就业。健康、家庭、事业、爱情、朋友、财富和成长,这是在人生中逃不脱的七个方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去寻求平衡,大学收获的应该是真挚的友情、纯真的爱情及积极的成长。
这么快,都已经到十月,每年一次的出游计划,到现在还没有安排,对于理由,我想我可以找出很多,来之各个方面的压力等等,但本质上的原因在于自己能力的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来之各个方面的困难。这个是按照传统的儒家思想方式进行的自身,从自身上找原因。也是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希望看到的局面。
对于儒家思想,很小的时候就在想,到底什么是儒家思想,儒家五圣:孔、颜、曾、孟、荀的书也看了不少,大体可归结于: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大都是劝人向善,但细细一想,有些依然直达人性,有些压制人的个体需求,有些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拿最简单的《弟子规》来看。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教人要诚实,没有任何的问题。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则有点愚孝、愚忠的味道。克己复礼,不强调人作为实体存在的独有个性,从大局看,若是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个性,必然会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对于统治阶级是件很头疼的事情,西方国家也强调个体的独立,但是他们有一个最基本的价值观取向:天主教或新教。对于道德价值通过教会来约束,同时释放人个体的力量。
在现在这个中西方文化冲突最为激烈的时代,我们又改如何抉择?德先生赛先生,我想现在这个时期是晚晴、民国初期后,国内争论最为激烈的时候,香港的“占中”只是一个开始,决不会是结束,你说他们颜色革命也好,他们说自己争取自由权利也罢。处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用首海子的诗结尾吧:
九月 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孤单寂寞地走向绚美
0 条评论。